文/徐莉雯 臨床心理師(目前任職於新田身心診所)
協助編輯/黃芸新 助理教授
「路人插隊、被上司罵、覺得自己表現很差勁……」
有時候我們真的會很生氣、難過。
其實,情緒對我們是非常有用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好好地運用情緒,將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也更瞭解自己。
演化心理學主張,我們現在很多的情緒、行為、想法,都是在漫長的時間裡,為了因應我們所處的環境,而一代代地被留下來的。在這之中,情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面對並處理環境的變化。
透過情緒,我們能夠迅速評估周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又可以怎麼辦。
負向情緒可能是對損失資源的反應,提醒個體注意可能的危險,而正向情緒則可能是與增加資源的機會有關,鼓勵個體採取相應行動。情緒也引發特定的行為傾向,以因應所面臨的情境,並在溝通、獲得幫助、以及資源保存和獲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情緒的本質:深入理解情緒的歷程與元素
理解情緒的本質需要考慮情緒的歷程和元素。每個人的經驗都與其所處的環境脈絡緊密相連,包括引發情緒的事件、情緒的歷程、後續行為和結果。
注意到環境脈絡的重要性,尤其對於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有助於避免陷入「他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的思緒。
情緒可以被外在刺激(他人的行為)或內在刺激(自己的想法、生理狀態)所引發。情緒的主要元素包括認知評估、生理反應、動機和行為表現。這些元素受到個人身心特性的影響,包括生理狀態、個性特質、價值觀等。最終,情緒會表現為特定的行為,包括情緒的表達和相關行動。
情緒的元素包括以下四大項:
一、生理反應
生理反應是情緒的生物基礎,我們想像自主神經系統唯一不車子,裡面包括主責「激發、緊張」的交感神經系統,和負責讓我們「放鬆、舒緩」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前者就像是幫我們踩油門,後者就像是踩煞車。踩油門的生理反應通常包括心跳加速、心臟怦怦跳、汗腺分泌、肌肉緊繃、呼吸變淺變快等反應,是身體對情緒的自動回應。我們可能早就發現緊張的時候自己會感到心跳加速、手腳冰冷。但不僅負向情緒,正向情緒也會產生生理反應,例如興奮期待時也會心跳加速。
二、主觀感受
主觀感受是描述情緒的個人感覺,越細緻的描述有助於情緒的覺察和運用。
推薦一個由I‧EQ愛互動心理師團隊所發展的工具:「心情元素週期表」,可以利用這個表來試著指認看看今天的情緒!
💚附上他們的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01638947871340/posts/375223907179508/
三、顯現行為
情緒會表現為外在行為,包括姿態和表情。研究發現,不同的顯現行為可以反過來影響情緒相關的認知。例如在Strack等人1988年的經典研究就發現,透過叫研究參與者用不同的方式「用嘴拿住一枝筆」,模擬出「微笑」或「嘟嘴」兩種表情,發現模擬出「微笑」參與者,會把同樣的卡通影片判定的更加有趣。所以不妨試試多多大笑、微笑,可能會讓好事發生時的心情更好。
四、行動傾向
情緒引發了特定的行動傾向,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個體一定會執行該行動。例如:生氣會讓我們想要給某人一個巴掌或罵他一頓,但我們常常並不會選擇真的去攻擊那個讓我生氣的人,就像開頭提到的“被路人插隊”,我們在腦袋裡歷經各種評估後,當下也不會選擇去直接給他一巴掌。
因此,了解情緒的行動傾向,並在當下的環境脈絡中選擇最適合的行動,有助於更有效地運用情緒。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常見的的正負向情緒,並以演化與生理的角度來欣賞這些情緒的功能、帶來的生理感受,一起探索情緒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