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婧維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協助編輯/徐莉雯 臨床心理師
舉例來說,2015年2月4日發生了一場令人驚悚的意外,復興航空的飛機在南港地區發生了空難,期間機翼擦撞了一部計程車,導致計程車車頭幾乎全毀,司機與乘客並未受傷,但是這樣的驚嚇卻一直伴隨著計程車司機的左右,讓司機直至如今都不敢再開車,夜夜噩夢纏身、一閉上眼彷彿回到事件發生的當下、常常血壓飆高到200,長期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穩定情緒,這件事奪走了他的健康與賺錢養家的途徑。
台灣處於一個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帶,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震,像是最為慘重的1999年9月21日的「921地震」,都有房屋倒塌與人員傷亡的情況發生,在地震剛結束時有些人甚至會不敢住在房屋內,只能睡在車子中或是屋簷下,因為害怕睡在屋內若又有地震時會跑不掉,即使沒有晃動依然緊張的認為世界在搖晃,若是不找方法緩解這些症狀,可能會罹患急性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什麼?
PTSD大多因為直接或間接的目睹創傷事件所引發,常見的創傷事件包含死亡的威脅,例如:綁架、戰爭、天災、嚴重的身體傷害、車禍等。或是警察和軍人因為工作內容而長期一再地接觸令人反感的創傷事件中,像是,地震後搶救人民並收集身體殘塊,或是經常聽聞虐童的細節。
經歷創傷事件是令人痛苦的,可能會有以下症狀(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
- 過度警覺(撞到東西導致搖晃,以為地震來了,趕緊逃跑)
- 易怒
- 焦慮
- 衝動、自我傷害的行為
- 過度驚嚇反應
- 注意力問題
- 出現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認知及情緒
- 對於事件的認知扭曲,責怪自己或他人(是自己做錯了甚麼事情,才會發生地震)
- 情緒低落
- 疏離他人
- 侵入式回憶
- 無法控制地想起創傷事件
- 睡眠困擾(惡夢、難以入睡)
- 逃避及麻木
- 避免回憶或接觸可能引發事件回憶的人事物
這些症狀會造成極大的心理痛苦,他們可能會強制壓抑自己的情感,對工作、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有些人會為了要穩定自己的情緒或是麻痺自己,而過度飲酒或是長期依賴安眠藥。
關於PTSD世界假說(Janoff-Bulman & Frieze,1983)
假設人對於自己以及身處的世界保有假設與期待,創傷事件發生會導致原先的假設被破壞,進而讓負面的警覺性增加,對威脅、不安全的線索特別敏感,並開始產生自我懷疑。
先前提到的假設有以下三點:
- 自我是無敵的
- 危險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 世界是有意義的
- 世界是可理解、有秩序、可控制的,災難是可被預防的
- 自我是積極的
- 自己是有價值的
如何恢復?
重新建立假定的世界,正向的自我形象,而這假定世界會依照現實世界更改,直到與觀念一致(重新設計一個合適的系統)。
有一篇研究發現精緻化的反芻不論是在日本或是美國都能顯著預測創傷後成長(Taku,Cann,Tedeschi & Calhoun,2009)。表示刻意的回憶並為此賦予一個新的意義,對於從創傷恢復來說是很有效果的。
最重要的是社會支持的部分,尋求社會支持,找尋家人、朋友交談、聊天或是幫忙解決問題,並且最好是能夠無條件的獲得支持,而事件受害者表達沮喪、悲傷等情緒的狀況是有可能維持數月甚至數年的,所以若能有長期、良好且穩定的支持關係會有很大的幫助。(Janoff-Bulman & Frieze,1983)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臺灣精神醫學會(譯)(2014)。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新北市=New Taipei City, Taiwan, ROC:合記圖書=HOCHI Publishering.
Janoff-Bulman, R., & Frieze, I. H. (1983).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Reactions to Victimizatio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9(2), 1–17. doi:10.1111/j.1540-4560.1983.tb00138.x
Taku, K., Cann, A.,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2009). Intrusive versus deliberate rumination in posttraumatic growth across US and Japanese samples. Anxiety, Stress & Coping, 22(2), 129–136. doi:10.1080/1061580080231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