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原因都一樣嗎?淺談負向情緒與述情困難在失眠中的角色

文/佛光大學心理學系 黃芸新助理教授

失眠是當代很常見的困擾,治療失眠的方法也非常多。但是,人有百百種,失眠的原因,難道只有一種嗎?我們要怎樣才能設計最適合的失眠治療方案呢?臨床心理師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不同的「困擾產生的原因」,並且「對每一個獨特的人進行完整的評估,找到讓這個人的這項困擾發生的原因」,並且「設計最適合這個人的個別化治療方案」。佛光心理系臨床組教師近日發表的一個研究,就是試著探討造成失眠的不同可能原因。

卡通化的綿羊在夜空下失眠,表達出失眠的疲倦感

        關於失眠的研究很多,但是有兩系列很有趣,又似乎有些衝突的研究發現是「容易感覺到負向情緒的人」容易失眠,但是「容易感覺不到自己情緒的人」也容易失眠。這個有些矛盾的現象,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這邊提到的「容易感覺不到自己情緒的人」,指的是那些難以辨識、描述和表達自己情緒的個人傾向(請參考本網站另一篇文章:淺談述情困,有更詳細的說明)。

為了瞭解這樣的矛盾,我們進行了一個研究,從「對身體感受的覺察與處理傾向」切入,發現那些傾向於「忽略自己身體感受跟情緒間的關係」(例如忽略身體訊號、經常擔心身體不舒服是不是生病了卻沒有往情緒的方向去思考)的人中,述情困難越嚴重,越容易失眠。相對地,傾向於「注意自己身體感受跟情緒間的關係」(例如注意自己的身體訊號、會運用身體訊號來瞭解情緒感受)的人中,日常感受到的負向情緒越高,越容易失眠。換句話說,我們如何處理身體感受似乎影響了情緒對睡眠的影響,所以我們未來可以考慮根據個人對於身體訊號的處理方式,設計不同的失眠治療方案。例如,對於那些會去注意自己身體感受跟情緒間的關係的失眠患者,處理負面情緒可能是有效解決失眠的方式(而這也是目前失眠心理治療的主流);但是,對於那些忽略身體感受跟情緒間的關係的失眠患者,專注於識別和表達情緒的治療方式反而可能更有幫助。

        儘管還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但是這樣的心理病理研究,是更好的心理治療方案的基礎,讓我們可以開始進行一些推論跟嘗試。好的心理治療,都應該建立在嚴謹的科學證據之上,這也是心理系相當重要的使命。

mentalhealthyilan
mentalhealthyilan

我們是一個由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的老師及學生經營的心理健康網站。
希望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為大家分享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

文章: 1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