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現的問題行為都是我造成的嗎?

文/翁禎蔚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協助編輯/徐莉雯 臨床心理師

「為什麼小孩都不會開口說話?」
「小孩為什麼上課都坐不住?」
「小孩會變成這樣都是我的錯…?」

許多家長對於小孩子的問題行為會過於自責(像是:不會說話、瞬間的脾氣暴走、缺乏眼神接觸…),且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及給予適當的資源。

如果小孩的問題行為接二連三地出現,家屬也對於小孩的行為感到疲倦、不予理會,會使得小孩的問題行為無法獲得改善,自己也會陷入泥淖。

難道問題行為都是家長的問題嗎?

人類是個複雜的生物,從我們一出生,各式各樣的刺激影響著我們,我們可以從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系統觀來看看!

🔹生物因素

包括遺傳、神經系統,像是父系或母系的一些祖先或長輩曾患過精神疾病,那小孩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則會高於那些從未患有過精神疾病的家庭。

若母親在懷胎時,營養不良、抽菸、喝酒、生產不順等等的問題,也會造成小孩子大腦的損傷,進而影響小孩日後的發展與健康。

🔹心理因素

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所提出的「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理論吧!其理論認為,我們人類的行為大多是經由”學習”而來的,我們會不知不覺的觀察、學習他人的行為,且除了透過觀察,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的認識和看法,也會影響我們的學習行為!

Bandura 也做了一項實驗,以確定孩子們是如何通過「觀看」暴力行為而學會攻擊的!實驗內容會先將幼兒園的小孩分成三組:

  • 第一組的小孩會看到房間有一個憤怒的成年人攻擊一個充氣娃娃(Bobo Doll);
  • 第二組的小孩會看到房間有一個成年人以安靜、溫和的方式玩其他玩具;
  • 第三組的小孩房間內是沒有其他成人,只有各式各樣的玩具。

實驗的結果發現,觀察到攻擊行為的第一組小孩會比其他兩組更容易做出對充氣娃娃的攻擊行為,且男生會比女生有更多的攻擊行為。

由上述實驗可以發現說,兒童行為的產生可能是從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任何行為去學習的。

🔹系統觀

前面有說到,人一出生會受到不同的外在刺激所影響,不管是家庭、同儕、社區、環境等等,都是彼此相互影響的。

在系統觀的部分,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家族治療」。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任何影響個人的事,也影響著家庭中的其他人。

往往我們都會認為小嬰兒感受不到大人們的”情緒”,但在1975年,有一個研究叫做「面無表情」(Still Face Experiment)的實驗,可以看到影片中的嬰兒並非我們所認為的無法讀懂大人們的情緒表情,甚至嬰兒可以敏銳的觀察到母親的情緒變化,進而影響到嬰兒本身。

如果我們都像「面無表情」實驗中的那位媽媽或爸爸一樣,對著自己家人、朋友、孩子總是板著一張臉,他們的感受會如何?我們也可以試著想像,當一位自己在乎的人,總是在自己面前板著一張臉,沒有任何情緒,我們的感受會是如何的?

該如何協助小孩?或是協助自己?

當您觀察到小孩的問題行為影響到課業學習、同儕關係、家庭關係等等的,或也對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妨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了解自身以及小孩的狀況:

  • 身心診所
  • 醫院的精神科/身心科
  • 心理諮商

參考資料

  • 梁培勇(2020)。兒童偏差行為(第三版,24-29頁)。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註:本文圖片來源為“Pexels”圖庫網站

徐莉雯臨床心理師
徐莉雯臨床心理師
文章: 4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