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緒「急轉彎」,我們可以怎麼在前嚮導?

⽂/靳宇晨臨床⼼理師

不知道⼤家是否看過近期的熱⾨電影《腦筋急轉彎2》,或其前傳《腦筋急轉彎1》?若您搜尋過此⼀關鍵字,或許就會發現有許多學者在對此電影做觀後分析,且強烈建議⼤⼈⼩孩都必須看,⼀起延伸更多關於情緒的討論;但是到底該怎麼做嚮導,我想爸爸媽媽⼀定有很多疑問,就讓筆者以臨床⼼理師的⾓度,試著為您導航,透過下列⼋個步驟、成為您與孩⼦情緒發展路途中的「王牌導遊」!

449691125 1001030112032323 6688216518567537620 N

第⼀步:情緒,是發展中的必然!

爸爸媽媽可以邀請孩⼦⼀起觀看《腦筋急轉彎1》前段,主⼈翁萊莉出⽣、五個情緒要⾓出現的過程,引導孩⼦去留意「情緒是怎麼誕⽣的」。爸爸媽媽可以透過劇情演進,告訴孩⼦『你看,「憂憂」是接續「樂樂」之後發展出的第⼆種情緒,他雖然會讓寶寶哭泣,但同時也是語⾔發展出來之前的⼀種表達⽣理需求的⽅式,才能讓爸爸媽媽知道寶寶⾝體不舒服』。

第⼆步:情緒,也可以具像化!

情緒,其實是很抽象的東西,這也是「它很難被教導的原因」。我們在臨床上經常會使⽤繪本、顏料、情緒詞卡等輔具,讓情緒擬⼈化,也才能更進⼀步讓孩⼦瞭解並跟上我們的談話。⽽《腦筋急轉彎》的系列電影將每個情緒做擬⼈化設定,正好提供⾮常便捷的⽅式,除能與孩⼦⼀起討論情緒⾓⾊的特質、樣貌,讓孩⼦更認識情緒(例如:「你看,怒怒全⾝上下都紅通通的,不時皺眉頭、握緊拳頭吼叫,跟我們⽣氣時⼀樣」、「以後當發現⼀個⼈變得紅通通、眉頭皺緊緊、拳頭握緊緊,我們就知道,他變得跟怒怒⼀樣了」), 也能讓我們⽤情緒⾓⾊來讓孩⼦更清楚地知道⾃⼰怎麼了(例如:你現在變得跟怒怒⼀樣,到處噴⽕!你需要滅⽕器幫助你),也能藉此延伸更多豐富討論(例如:我們⼀起來想想,當你變得跟怒怒⼀樣到處⽣氣噴⽕,爸爸媽媽可以⽤什麼⽅法幫助
你滅⽕?)。

第三步:不是只有正向情緒需要存在,負向情緒也扮演重要⾓⾊

負向情緒並⾮都是壞事;即使是負向情緒,也有存在的必要性!還記得
《腦筋急轉彎1》中「驚驚」出場的場景嗎?它雖然總愛⼤驚⼩怪,卻能幫萊莉留意危險、確保安全;「 憂 憂 」同樣也不只是⼀種負向情緒 , ⽽是⼀種「對他⼈釋放的求助訊號」,進⽽讓⾃⼰在困境中獲得幫助、感受快樂!
事實上,縱然是⼤⼈也有情緒,畢竟這世界上唯有「⽯頭」才沒有情緒!
但礙於孩⼦的語⾔發展尚未成熟,或可能對情緒詞彙的認識不⾜,他們可能無法像⼤⼈⼀樣正確地命名⾃⼰的情緒,因此建議爸爸媽媽能透過遊戲、繪本,或電影,協助孩⼦認識各種不同情緒,瞭解正負向情緒的特質、⽤途、可能引發的⾏為表現,以此認知「每種情緒都有存在必要」。

第四步:情緒,會因為年齡有所不同,但也會隨之成熟!

我們常常會說⼤腦有分左右邊,但您知道嗎?⼤腦也可以區分上下層喔,他們就像蓋房⼦⼀樣,會由下往上慢慢發展。下層⼤腦在孩⼦出⽣時就已經發育完全,包含負責基本⽣存機能的腦幹、負責掌管情緒並偵測危險的邊緣系統,讓我們得以在遇到危險時反擊或是逃跑。上層⼤腦則意指⼤腦前額葉,也就是⼤腦中發展最為緩慢的區域,包含衝動控制、組織規劃,甚⾄從錯誤中學習等能⼒,通常必須到⼆⼗五歲才發育成熟。

這部分《腦筋急轉彎》的系列電影中將它呈現出來了!爸爸媽媽有發現《腦筋急轉彎1》⾄《腦筋急轉彎2》中,主⼈翁萊莉的⾏為⼤多都是由「情緒⾓⾊」控制的嗎?「情緒⾓⾊」決定了主⼈翁應該做什麼、說什麼,直到第⼆集的最後才變成由主⼈翁⾃⼰決定現在需要誰出現;那條不明顯的⿈⾊線條,代表著成⾧、整合的開始,代表「我不再受情緒⾓⾊控制,⽽是⾃⼰的主⼈」,更代表著「上層⼤腦」的開始運作。當然,考量到上層⼤腦的發育緩慢,它的運作想必會⼗分不穩定,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將與孩⼦討論「提醒上層⼤腦啟動的暗號」,像是「啊,⼜被怒怒控制了,快擺脫!」,以此幫助孩⼦恢復理智、做衝動控制。

第五步:孩⼦的社交能⼒,源於家⼈間的緊密關係

不知道⼤家是否記得電影⼀開頭的⼩⼩⽚段?主⼈翁茉莉腦中的家庭⼩島變得⼩⼩的,甚⾄需要⽤望眼鏡才能看得到。不知道看到這情景,您是否也會⼀陣苦笑?是啊,隨著孩⼦年齡增⾧、進⼊青春期,代表同儕關係將變得⽐家⼈更為重要,但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從依附理論來看,嬰兒時期與主要照顧者所建⽴出的依附關係,會成為個⼈在未來發展及經營社交關係的基礎。也就是說,唯有「家庭島」順利發展、運⾏,才有後續「友誼島」的蓬勃發展。

第六步:「羨慕」與「焦慮」,⽐你想得更有趣,也更複雜!

每⼀個孩⼦⼀定都會有個「景仰的對象」,就像萊莉之於「薇姊」。爸爸媽媽在看電影時或許會發現,那種景仰、羨慕可視作「成⾧動⼒」,但同時也可能惡化焦慮。因為對他⼈羨慕的背後,可能隱含著對⾃⼰的不⾃信、⾃我懷疑,只能更加盲⽬追求「薇姊」的樣⼦掩飾⾃⼰的不⾜。
但如同上述,「羨慕」並⾮全然是不好的情緒!筆者⾃⼰即特別喜歡在治療中使⽤「奇蹟問句」,詢問案主「你希望⾃⼰五年或⼗年後會是什麼樣⼦?」,並邀請案主拿周遭鄰居、偶像明星或漫畫⾓⾊做舉例,以此看到⾃⼰尚缺失、待前進的部分,同時也能透過延伸討論、避免盲⽬追求,成為⾃⼰想要真正想要成為的樣⼦。

第七步:活在當下,或活在想法,都過猶不及

不知道每個看《腦筋急轉彎2》的⼈都是被哪⼀個場景所觸動,筆者最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我意識融合的時候」。電影前期的樂樂,將「讓萊莉⼀直保持快樂」做為其主要任務,卻因為「過於活在當下,⽽忽略⾏為的合宜性」,阿焦則是將「讓萊莉順利進⼊理想隊伍、結交新朋友」做爲其主要任務,甚⾄會幫助萊莉事先設想所有可能的負向結果,以此做提前規劃,卻反⽽讓萊莉「受到那些頭腦預想的弄糟結果牽絆,做不好當下的每件事情」。
筆者建議爸爸媽媽可以讓孩⼦瞭解,我們的頭腦可能時刻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想法,有時候他們只是來來去去,有時候則可能會被注意,甚⾄因此⼲擾我們的選擇,像是當萊莉注意並深陷於「我還不夠好」想法中,就會因此質疑⾃⼰的每個決定,導致做不好任何事情;但請記住,我們注意到的想法,也只是眾多想法中的⼀種!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分享頭腦中出現的各種想法,並試著接受那些好的、不好的,或不完美的想法;當孩⼦瞭解「爸爸媽媽愛你,包括所有凌亂不堪、美麗的部分」,我相信孩⼦會有更多犯錯的勇氣,並從錯誤中成⾧為更加完整的⾃⼰。

第⼋步:⾯對青春期,與之對抗,不如與之共存!

最後⼀步,筆者想分享與媽媽在看完《腦筋急轉彎2》的對話給⼤家。
筆者:你覺得若是在我青春期時看這部電影,你在⾯對我的青春期時會有什麼不同作法?
媽媽:我想我會更淡然⾯對你在青春期的怪異⾏為,把重點放在陪伴上,像是多帶你去⼾外⾛⾛之類的。
是啊,當孩⼦進⼊青春期、紅⾊警鈴響起,性荷爾蒙在邊緣系統中活躍,就像是⼀台正在催油⾨、隨時要往前衝刺的跑⾞,卻沒有⼤腦前額葉踩剎⾞(記得嗎?它必須到⼆⼗五歲才發育成熟),⾃然是⼀⽚混亂。然⽽,進⼊青少年的孩⼦,往往會因為看似成⼈的外表,讓⼈忘記他們還是孩⼦,也在害怕、困惑⾃⼰的改變(就像是情緒⾓⾊在紅⾊警鈴響起後,第⼀次碰觸校正後的控制台時的狀態),卻無從求助!就讓我們透過電影,成為孩⼦成⾧過程中的嚮導,成為那個讓孩⼦敢於詢問、求助的⼤⼈吧。

mentalhealthyilan
mentalhealthyilan

我們是一個由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的老師及學生經營的心理健康網站。
希望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為大家分享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

文章: 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