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會覺得傷心就好了——真的嗎? 淺談「述情困難」

文/佛光大學心理學系 黃芸新助理教授
許多人在感受到難過、焦慮、生氣等等負向情緒的時候,常常會想:「要是感受不到那些情緒就好了!那樣就不會這麼難受了」。但是,要是真的感受不到這些令人難過的情緒,它們就不會影響我們了嗎?很可惜,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似乎並不是這樣的。
文/佛光大學心理學系 黃芸新助理教授
許多人在感受到難過、焦慮、生氣等等負向情緒的時候,常常會想:「要是感受不到那些情緒就好了!那樣就不會這麼難受了」。但是,要是真的感受不到這些令人難過的情緒,它們就不會影響我們了嗎?很可惜,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似乎並不是這樣的。
文/佛光大學心理學系 黃芸新助理教授 /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副秘書長
前一陣子衛福部根據「健康台灣」的方針,因應國人心理健康議題,推出15至45歲心理健康方案,此年齡層每人有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治療的機會,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瞭解自己的困擾、進行初步處理,並評估是否有需要較長時間的心理諮商或治療。在高齡心理健康支持上,參考日本「青銀共居」的概念,讓有志於助人專業的高中生、大學生,有機會在恰當教學情境中;在兒童領域中,衛福部提及未來將更強化學校與醫院系統的連接,讓醫療系統能夠更好的接住需要專業心理支持的孩子。
文/徐莉雯 臨床心理師(目前任職於新田身…
文/徐莉雯 臨床心理師(目前任職於新田身…
文/陳奕心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協助…
文/翁禎蔚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協助…
文/黃芸新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專案助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