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營養不良高齡者的憂鬱症危險因素

文/嚴寶錡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協助編輯/徐莉雯 心理學系臨床心理組碩士

前言

    根據109年8月內政部的最新人口結構顯示,截至民國108年底,未滿15歲幼年人口及15–64歲青壯年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12.75%及71.96%,比率持續下降;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5.28%,比率逐年上升,人口老化指數(以65歲以上人數除以未滿15歲人數所得之數)增至19.82。

這意味著未來老年的人口只有逐年增加不會減少,而青壯年人口的減少也表示老年人的生產力並需延長,也就是延後退休;然而持續不斷付出勞力或心力的活動,對高齡者的身心是否會帶來一些影響呢?

而當高齡者已到無法生產必須退休的情況時,長期所累積的身心健康狀況是否令人堪慮?

另外,從以上公布的人口結構來看,勢必許多高齡者將面對獨居或入住安養機構,因此探討高齡者在住院可能面臨的各種身心狀況勢在必行。

相關研究

    在Akyuz與O Ekinci(2020)所做的研究“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Malnutrition”中,其中主要探討「隨年齡增長,高齡者身心變化可能往負面方向發展」。其前瞻性與描述性的調查研究中,邀請到125位住院時間超過24小時的65歲以上老年人,排除了溝通能力差、插管、在精神病科或急診室住院或先前有憂鬱症診斷和治療的患者,然後進行面對面的採訪技術收集研究數據。

調查的統計結果顯示:
BMI代表體脂肪率較高,作者認為是吸收營養較佳的高齡者,所以當BMI較高者較不易有憂鬱症的風險。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篇是以受試者的陳述為主,並未加入客觀的調查工具,例如生理回饋儀等,但可從測體脂率BMI顯示營養吸收的程度。

該文獻調查的結論:

1. 與憂鬱症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營養不良與身體活動程度較低。
2. 與憂鬱症的嚴重程度呈負相關—BMI較高、受教育程度較高。
3. 罹患憂鬱症的危險因素—營養不良、文盲、女性、獨居、慢性病、4. 長期使用藥物缺乏身體活動(獨立危險因素)。
5. 與憂鬱症相互影響—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在此研究中所提出的因素是營養不良的老年患者與憂鬱發生及其嚴重程度有高相關,其中「女性、不活動和單身」,罹患憂鬱症風險機會更高。而針對住院期間的老年人,我們必需頻繁注意和採取必要的治療方案。

    此調查僅針對營養不良部分的探討,然而會有營養不良的狀況產生是極多因素所造成的,且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的心理疾病也可能不只有憂鬱症,此文獻探討未加以說明以下幾點:

  1. BMI與營養不良未必具有直接相關。
  2. 身體活動的確為重要因素,但身體活動和運動是否是指同一件事呢? 然而運動的程度差異是否也是一個因素?
  3. 由於運動會燃燒脂肪增加肌肉,體脂肪率也會下降,因此,要瞭解的是:研究對象(養老院的高齡者)是否為認知與執行功能皆在一定水準的老人?

以上一些問題,可提供給讀者進行初步的思考;從該研究結論帶來的啟發,亦可做為參考。影響高齡者的身心健康的因素極多,可探討的議題相當多元,也許從每天吸收的營養來研究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參考文獻

Akyuz, E. Y., & Ekinci, O. (2020).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Malnutr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14(3), 233-237.

徐莉雯臨床心理師
徐莉雯臨床心理師
文章: 4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