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憂鬱症

文/賴雲騰 臨床心理師

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對個人與社會造成重大危害的精神疾患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與推算,全球罹患憂鬱症的患者仍在持續增加中,也許在2030年它所造成的傷害與負擔會超越包含癌症與慢性病等所有疾病,嚴重威脅全體人類的身心健康。那就讓我們來一起瞭解一下究竟什麼是憂鬱症?

憂鬱症與憂鬱情緒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歷一些困難或挑戰,而這些經歷有時候會讓我們覺得生氣或難過,甚至我們會說自己最近有點「憂鬱」,那這種憂鬱的心情跟憂鬱症有什麼不一樣呢?

  實際上,憂鬱情緒常會是生氣與難過夾雜的心情,當我們面臨一些明顯的壓力源時(像是親人過世、失戀失業,或是與家人吵架),難免會出現憂鬱的心情。不過,這種憂鬱心情在多數人身上都會發生,並且隨著壓力事件結束或是時間流逝,這種心情就會慢慢變好,並且可以恢復到跟平時一樣。

  而憂鬱症呢?憂鬱症身為一種精神疾病,對患者的影響其實是很全面的。當我們罹患了憂鬱症,很可能會出現比平時更嚴重、更持久的憂鬱心情,除了憂鬱的心情以外,我們的想法、行為,還有生理狀況都會產生相應的症狀,這將會對我們自己,或是家人朋友,甚至是經濟狀況都產生不好的影響。

憂鬱症的症狀有哪些?

  做為一個備受重視的精神疾病,憂鬱症在「心情」、「想法」、「行為」,以及「生理」上都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這些症狀會開始影響自己或家人朋友的生活,持續兩個禮拜以上,而且每天都會很頻繁地出現:

  1. 心情上:可能會持續感到「鬱卒」、「開心不起來」,或是「提不起勁」。  
  2. 想法上: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鑽牛角尖,對自己有罪惡感,甚至容易想要傷害自己或自殺。
  3. 行為上:容易焦躁不安、走來走去,或是做什麼事情都變得很緩慢。
  4. 生理上:可能會覺得無精打采,做事情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容易恍神,晚上睡覺時容易失眠或是一直想睡,而且體重可能會暴增或是大幅下降。

  上面所提到的症狀很多,但每個人可能會出現的都不太相同,如果看完上述的憂鬱症狀後,有任何疑問請前往精神科/身心科,讓醫師與心理師進行專業判斷。

那怎麼辦?

  目前針對憂鬱症的治療,透過同時接受藥物治療與進行心理治療,會達到最好的效果。此外,在生活上如果能夠有好的人際關係、穩定的生活規律跟運動習慣,那將會大有幫助!

如果我有憂鬱症

  當我們被診斷為憂鬱症,首先能夠做的就是避免自怨自艾或是對自己感到失望,並且盡快投入治療。在投入治療的過程中,切記要穩定服藥而不要隨意停藥,如果覺得藥物沒用,可以在回診時與醫師討論,這樣既能夠獲得穩定的藥物治療,也能夠增加對自己狀態的認識。此外,建議可以去醫院、諮商所與治療所,進行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藉由心理師的專業協助,可以幫助我們在想法與行為上能夠改變,並「主動」應對憂鬱症所遭遇的各種困擾。

  除了專業的協助,我們也能夠透過一些方法來幫助自己,像是外出走走、找值得信任、交情好的朋友敘敘舊,尋找任何有興趣的事情做做看,並且也可以建立並維持運動習慣,讓自己在療癒過程中,也能夠讓身體變得健康!

如果我的家人朋友有憂鬱症

  當有憂鬱症患者在身邊時,除了能夠引導他們尋求專業協助以外,我們還能夠主動了解憂鬱症的資訊。一旦對憂鬱症具有正確、客觀的認識,我們就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像是:

  1. 關心:透過主動且避免責備形式的關心,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像是有沒有吃藥、心情好不好等等。
  2. 傾聽:在交談時,我們可以先放下自己想對他們說的任何建議或是想法,只要認真地傾聽他們的生活就好。這樣不只可以讓他們把想說的心事說出來,也可以多少從中感覺到他們的困難。
  3. 觀察:主動觀察他們的近況,像是體重有沒有什麼改變、精神好不好。當你認為對方有自殺的可能性時,也需要留意他們有沒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像是身上有沒有自殘的傷疤,以及自殺的想法或計劃。

  隨著對憂鬱症具有更多的了解,在陪伴憂鬱症患者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避免在互動中對他們造成二度傷害,像是:

  1. 無謂的加油打氣:一直對憂鬱症患者們說「加油」、「要振作」、「想開一點」,對他們並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導致他們覺得自己「做不到」,進而越來越憂鬱或煩躁。
  2. 過度的責備或指責:指責憂鬱症患者「整天無所事事」、「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或是不斷反駁對方向你傾訴的心事,不僅對他們幫助,同時也會傷害你們之間的感情,並讓他覺得自己越來越糟糕了。

  在陪伴憂鬱症患者的過程中,如果你發現自己累了、倦了,甚至很不舒服,也許應該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可以試著找到自己的喘息空間,做一些有助於讓自己放鬆的事情,幫助自己緩和情緒,然後再給予對方支持與陪伴;如果你發現自己也需要專業協助,那也建議可以盡快尋求協助,陪伴憂鬱症患者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旅程,旅途中請記得先要好好照顧自己。

蘭陽心資訊
蘭陽心資訊
文章: 1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