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怎麼給才正確?讓我們一起做正向鼓勵的對話練習!

文/靳宇晨臨床心理師 (現任於五餅二魚身心科診所)

  我們也許都聽老一輩的人說過,孩子會「越挫越勇」;又或者是以下的話
語:「打你是要讓你記住,今天做錯的事,永遠都不可再犯」。所以若想要孩
子表現得更好,我們必須「先讓他們感覺很糟」,但真的是這樣嗎?探討這個
要點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挫折忍受度」!

【挫折忍受度為什麼令人難以接受】
  爸爸媽媽一定都有過類似困擾,如「小靳興奮地將積木拿出來堆高,但試了幾次都一直倒塌,又胡亂試了幾次後就開始發脾氣,甚至開始將積木推倒或往外丟」。但為什麼堆積木失敗這麼令人難以忍受?

【薩提爾「冰山理論」】
  薩提爾認為,人類行為的背後有一個像冰山一樣的結構;我們看到的外顯
行為如發脾氣、推倒積木、把積木往外丟等,都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但
水面下那些看不見、被掩蓋的更巨大部分,才是「影響孩子行為的關鍵」,也
就是我們需要挖掘的「問題行為背後目的」。在小靳發脾氣、推倒積木、把積
木往外丟等問題行為背後,他真正想要表達的可能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不相信自己可以」。
  討論至此,爸爸媽媽一定也發現,「挫折忍受度」涉及了「我有多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件事」;而心理學家經常提到的「自我效能」,就是一種衡量「我有多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件事」的標準。我們相信,自我效能高的孩子抗壓力更佳,更不容易被失敗擊倒,甚至在面對困難時也能積極嘗試錯誤、做問題解決。

【如何培養自我效能】
  爸爸媽媽一定都知道,當我們希望孩子好好配合,最簡單的策略就是「條件交換」,也就是「你做到某件事情,我就給你某個東西」。如「你乖乖吃飯,我就給你看電視」、「你好好的把東西拼完,我就給你買玩具」等。
  獎勵確實是一個很好用的方式,因爲它可以快速地誘發行為;但它也存在著一些風險:(1)一旦誘因消失,行為也可能跟著消失;(2)長大後的孩子,還願意為糖果折腰嗎?此外,透過外在動機誘發出來的行為,也會讓孩子失去學會「行為背後目的」之機會,如為什麼要刷牙?為什麼要收拾玩具?然而,幫助孩子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目的,卻恰恰是教養的價值所在!

【如何正確強化孩子的自我效能】
  在正向教養中,心理學家們都非常鼓勵大家使用「鼓勵」;心理學家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更指出「孩子需要鼓勵,如同植物需要水」。但到底什麼是鼓勵?事實上,大家常常把「鼓勵」和「讚美」混為一談。我們可以試著想看看,在什麼樣的情況,或擔任什麼樣的角色下,我們會去「讚美」一個人?最常見的應該是老師給評價,像是「你很棒喔」、「你做到了」或「我真以你為榮」等;但這些都還是在用「外在動機」如「你要做到我的要求,才會獲得我的肯定」來促發孩子做某件事,可能讓孩子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而「鼓勵」則是要設法誘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賦予孩子能量讓孩子「為自己而做出選擇」。

Encourage 2

【鼓勵,怎麼給才正確】
  「鼓勵」到底怎麼做?事實上,「鼓勵」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分別可以用
不同的語句做開頭;詳細內容,請見下列三點:
(1) 描述行為,如「我看到你剛剛很小心的拿杯子」。
(2) 感謝付出,如「謝謝你幫忙擺放餐具,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
(3) 給予期許,如「我相信你會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除了上述的「鼓勵」形式,在遭遇挫折,甚至嚴重抗拒、不想做時,我們
也能夠使用「鼓勵」策略!但此時我們必須先回顧前面的「冰山理論」;以「
孩子不願意收玩具」為例,我們可以先釐清孩子問題行為的原因、接住孩子的
不適情緒(例如:我知道你好喜歡這個城堡,要拆掉城堡讓你好難過),並引
導孩子一起思考解決策略(例如:但是城堡放這裡會影響到大家走路,你可以

選擇用爸爸的手機,或媽媽的手機把你和城堡一起照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留
作紀念),才能讓孩子更願意配合喔!

【在鼓勵孩子之外,我還想對爸爸媽媽說…】
  當你們願意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願意耗心力去改變已習慣的教養方式,
我相信即使你們不是最好的父母,也已經是「夠好」的父母;請記得在肯定孩
子的過程中,也不要忘記給身旁的隊友鼓勵!

【參考書目】
駱郁芬(2020)。〈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任性出版。
陳品皓(2021)。〈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失,教出有耐受力、熱情與
目的感的孩子〉。親子天下。
Nelsen, J.(2018)。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遠流。

徐莉雯臨床心理師
徐莉雯臨床心理師
文章: 4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