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平文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2018年我國的人口組成已經達到高齡社會的標準,並且估計將於2025年達到超高齡化社會的門檻。與高齡、老化相關的問題是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中,最需要被重視的疾病就是失智症。失智症已儼然成為全球關切的健康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7年通過了「2017-2025年全球失智行動計畫」,呼籲各國政府積極的提出具體政策來防治失智症。2019年我國因失智相關疾病就醫的人數達到23.5萬人。其中又以65歲以上人口佔多數,且女性為其中多數。因此,認識失智症、了解失智症將是你我都需要知道的重要知識。
失智症是什麼?
一般大眾對於失智症的印象多為:老化、記憶力退化、判斷能力下降等等,但醫學上對失智症的診斷以及評估的條件不僅於此。失智症(或稱為認知功能障礙症)被定義為一種由腦部神經、身體系統、藥物或物質使用所引起的認知功能下降的疾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認知功能(記憶及學習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功能、知覺-空間-動作整合、判斷能力以及社交功能等)障礙,可能會伴隨譫妄等症狀。重要的是,由於失智症患者非常需要他人照顧協助,因此衍生另一群受到嚴重衝擊的族群,也就是失智症照顧者。許多失智症照顧者肩負龐大壓力,對自己身的心理、生理、社會等面向都產生沉重負荷。(照顧者負荷請見本網另一相關文章:)
美國心理學會所編撰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將認知功能障礙症定義為以下幾類:
- 阿茲海默型:患者容易忘記較近期的記憶,並在病程的中後期出現語言或是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 血管型:病因被認定為與患者是否中風,並且以注意力、執行功能缺陷為主要的表現型態。
- 額顳葉型:患者的語言以及社交功能出現明顯的障礙,且容易觀察到其明顯的個性變化(失去同理心、冷漠等)。
- 路易式體型:有別於其他類型,路易式體型的失智症可明顯得觀察到患者出現幻覺、知覺-動作等方面的問題。
面對失智症應該怎麼做?
當我們面對家人或是懷疑自己罹患失智症,請先不要過度擔心,但也不要以”只是年紀大”的想法輕忽而錯失治療契機。建議可就近前往醫院身心科、成人或老人精神科、神經內科等就醫,接受詳細的評估與後續診治。此外,您也可以尋求民間機構,例如:失智症關懷協會、衛福部長照服務、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等。宜蘭地區,也有專屬的宜蘭失智照顧服務協會可以與之聯繫取得相關資訊。失智症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家人,及早的就醫、尋求所需要的服務一同攜手面對失智症,才能有效的減緩失智對患者及其周遭他人的影響。